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滞销帮扶 > 瓜果蔬菜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产品卖不出去,怎么回事

    人离不开水     2018-03-26 07:32:13     浏览:4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人离不开水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前段时间,宜昌市当阳群益村700万斤的莴笋出现了滞销的情况。为什么总是频繁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呢?说来说去就是说农民不该一年种那么多,听上去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。按照正常的思维,降价就能多卖,这是市场经济自然调节的手段,要不然怎么总看见超市促销?然而实际上农产品滞销通常消费端并未降价,消费者的需求并未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。

    关于农产品的价格问题,将颠覆你对滞销的原有认知,那就是垄断和利益。

    垄断并非是说对于农产品的垄断,商人囤积居奇,这种虽然有,但仅仅体现在姜、蒜等一些小的品类。这里指的垄断是两个常常被忽视,一是生产资料的垄断,二是批发市场的垄断。

    种地不赚钱,农产品价格低是一方面,投入高也是一方面。我国在种子和化肥主要是钾肥上都受国外巨头企业垄断,价格高,导致成本就高。

   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,批发市场上的垄断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,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具有地域垄断特征。而且大部分批发市场都是私有的,垄断加私有这就注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利润为最大化目标。

    批发市场为了追求利润,向商人收取管理费、摊位费、卫生费、停车费等等。商人为了赚钱,只好压收购价,高价卖出。农产品本身易腐烂、难保存,提高了农户对收购商的容忍度,最终也只能贱卖。现在,农产品想来想去大部分也只有卖给收购商这一条路。以前可以自己拉着蔬菜水果去摆摊销售农产品,现在拉着农产品进城都很难,别说叫卖了。

    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,常常要通过农产品——代办——产地批发市场——销地批发市场——小摊贩,这样的步骤,在这每一步骤中,都在逐利。

    李老板长期从事蒜薹生意,收购价2块钱的时候,卖4块钱一斤,一天可以卖500斤。现在滞销,他1块钱收购,卖3块钱,一天可以卖750斤,赚1500元。但如果他还卖4块呢?那他可能还卖500斤,一斤赚3元,还能赚1500元。

    降不降价,对李老板来说赚的差不多。蒜薹便宜了,多收还需人工和交通费,还麻烦费事。而且就像刚才所说,批发市场都是地域性垄断的,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大型批发市场,那批发商们会不会达成自己的默契呢?

    市场价格变化不是消费者选择的,是客商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定好的。

    我承认滞销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种植结构上的矛盾,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上的不健全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